律师别再专注普法,这样搞案源更靠谱

律师别再专注普法
绝大多数律师做自媒体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讲普法内容。我们都清楚律师做流量是为了变现,而不是当网红,很多律师的自媒体号做着做着就陷入了“普法怪圈”,这些律师误以为输出普法内容不仅能体现专业度,还能带来更多流量,流量越大咨询量也就会越多,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首先你的普法视频能不能成为爆款,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表现力!那些形象好、气质佳的律师,一开口别人就愿意听她讲话,天然具备流量优势,更容易打造出爆款内容。即便凭借颜值、表达或气质吸引了流量,真正能因为这些特质产生信任、带着 “万分之一的缘分” 主动找上门来委托案件的当事人少之又少,更多是浅层关注,毕竟从几百条私信中筛选出来的客户,比办一场复杂案件还要耗费精力。
做过自媒体的律师朋友都知道,普法视频带来的私信咨询问题乱七八糟,逐一回复的话,非常占用律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非常不建议律师去做普法。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如果你想拿到更好的结果,一推响建议律师考虑走“干货+案例+人设”的方式,这三点缺一不可。
律师要多聊客户痛点
律师应多挖掘当事人的痛点输出内容干货,比如某地区婚姻家事案件为什么立案这么慢?这是一个客户痛点,接下来就是律师如何为当事人解决这个痛点?所以律师在短视频中一定要给出解决这个痛点的方法和思路,如果遇到同样痛点问题的当事人看到你的视频后,就会无条件地对你产生信任。
律师一定要多讲案例
律师要从变现的角度来讲案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案例没有足够影响力就不好意思去讲,来找到你的当事人往往看重的不是你的案例有多大影响力,而是你办理过的案件和当事人有着一模一样的经历,所以多从不同角度讲案例,总能匹配到有同样诉求的客户。
不断更新法律朋友圈
除了上面讲的两点以外,律师还要打造高价值的法律朋友圈,要想与同行拉开差距,你就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把你参加的活动、获得的荣誉以及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统统在朋友圈展示出来,律师中的营销高手往往可以通过几条朋友圈内容就让当事人对他完全信任。如今缺的不是律师,而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律师,如果你能认真做到这点,那么案源就会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