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成为了兜底职业
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不知不觉发现,律师成为了兜底职业,成为很多人最后的体面。
时常听到身边的一些声音:
35岁被公司裁员了,去考个律师证吧;
公务员考试没上岸,去做一名律师吧;
在体制内太心累了,辞职去做律师吧;
跑外卖简直太辛苦,要不考律师证吧;
跑网约车不好赚钱,还是律师赚大钱;
当法官挣得太少了,转行去当律师吧;
40岁失业没人要了,当律师不限年龄。
一时间,律师似乎成为了失业大军的铁人三项“跑外卖、网约车、送快递”之后的兜底职业,这个现象反映了很多职场人士对于高收入的期待以及失业人员面对生存困境的无奈选择。
选择成为一名律师,不仅因为这个职业看起来光鲜靓丽和高收入,更因为这个职业没有年龄限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对于体制外的职场人士来说,律师职业自然就成为了首选。就拿一推响身边做广告投放和销售的朋友来看,有一部分也选择了参加司法考试,虽然明知做律师难度较大,但由于担心35岁失业,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在32岁那年通过了司法考试,找了一家律所做实习律师。不过从2024年司法考试情况来看,法考放水期已成为过去时,考试门槛还是提高了一些。
据司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6日,全国共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75.4万个,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99.7万人,而律师是75万人左右。就拿北京来说,从1979年恢复重建律师制度以来的2家律所、19名律师,已发展到如今的3500多家律所、56000余名律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律师执业人数迅猛增长,内卷越来越严重,几乎身边所有律师都能感受到沉重的竞争压力,价格战成为了一种常态,低端业务卷价格,中端业务卷服务,高端业务卷认知。
在法律服务行业严重内卷的情况下,新入行的律师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既然选择了律师职业,就要想办法打造持续的案源流,可尝试着搭建自媒体矩阵多宣传自己,如抖音号、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工作之余多录几个视频,发一些个人观点类的文章,当粉丝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案源了。
积极拓展案源是提高创收能力的前提,可以通过与同行建立合作关系、参加行业交流会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技能和服务质量,确保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解决方案,也是赢得客户信任并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同样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化莫测的法律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