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流量绑架的律师们


003.jpg

随便唠叨几句,最近刷到个特别魔幻的直播间,一位身穿西装的律师正激情澎湃地讲述“富豪老公转移财产”的狗血剧情,弹幕里齐刷刷地飘过“太炸裂了”“求后续”,后来我去这位律师账号首页看了下,个人简介写着“10年资深婚姻律师”,而且还有“当事人”连麦互动。

如今打开短视频平台,手随便一划拉就能刷到“法外狂徒张三”式的普法直播,有的律师为了流量,不惜虚构一些案例、雇佣“麦手”扮演当事人,把直播间变成了剧本杀现场,你就看这些抖音号、视频号上,哪像做法律咨询的,分明是在为流量打工。

流量焦虑正在吞噬律师行业的专业性,年轻律师抱怨“做案子不如拍段子”,资深律师也纷纷开账号抢流量,但流量密码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收不住手。直播间发展至今,平台对法律行业的限制规则越来越多,我身边的律师直播间就被封过好几次,这场流量与专业的博弈,受伤的不仅是律师形象,更是整个法治生态。当公众习惯了“剧本式普法”,真正需要法律帮助时反而会陷入迷茫,究竟应该选择哪位律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律师行业要想走得长远,还是得靠专业能力说话,毕竟法律不是剧本,容不得半点虚构,当直播间的热度过去,真正能站得住脚的,永远是那份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专业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