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师为什么缺少案源


008.jpg

案源是律师立身之本,没有案源就等于没有收入,就无法为律师事务所创造价值,更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曾有人说,在社会分工如此细化的今天,青年律师可以借助老律师的案源来提升自己,这种合作模式在一些国际大型律师事务所中是常见的,但是这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对于雇佣律师的专业能力和年龄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可替代青年律师,就会解雇之前的律师。如果青年律师想要把法律职业作为自己的长期职业,并且希望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圈子,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别人。

对于刚刚开始执业的青年律师来说,由于缺乏案源被迫转行做企业法务或者其他职业的律师比比皆是,究竟青年律师为什么缺少案源?一推响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司法部《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律师事务所3.86万多家。随着律师队伍的逐年扩大,律师之间的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律师和知名律师事务所拥有80%的业务,而普通律师或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仅拥有20%的业务,导致普通律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北上广”的律师占全国律师总人数的20%左右,但这三地的律师收入约占全国律师收入的80%。另外,就单个地域而言,20%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占据了当地约80%的业务收入,20%的业务量被其余80%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互相竞争,而青年律师独立开拓的案源往往集中在常规的民事诉讼、法律顾问业务,所以案源开拓难度非常大。

专业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大多数青年律师是刚刚毕业时间不长,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又经过一年实习,刚拿到律师工作证的律师群体。由于大学校园里的法律课程体系偏向纯理论教学,讲解知识点和法条,即使有个别案例分析也是经过处理后的简单案例,与律师执业后所面对的真实情况差距较大。青年律师尽管掌握了大量法律专业知识,但在工作中处理具体案件时需要的是把已掌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解决当事人委托的法律事务的能力,即利用专业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005.jpg

青年律师缺少长远的职业规划

制定职业规划问题关系到律师生涯的成败,错误的职业规划会使律师迷失方向,丢掉市场,失去客户,所以学会如何正确制定职业规划对于律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律师要制定职业规划,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律师需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和目标。

有很多青年律师刚到律师事务所执业时都意气风发、志存高远,想着如何赚大钱,这部分青年律师估计是看律政题材电视剧看多了,看到那些身着律师服、手拿公文包、法庭上慷慨激昂的律师形象非常高大,羡慕不已;也有的想要行侠仗义、扶助弱者,想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体现人生的价值等等。有些青年律师在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后,面对收入过低、案源稀缺、工作繁忙、生活枯燥的情形而找不到方向,甚至退出律师行业。青年律师如果仅有宏大目标,而没有清晰明确、切实可行的长远职业规划,最终就是以失败告终。

青年律师在执业之初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更好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终走向成功。

客户对青年律师缺乏信任

由于法律服务工作具有被动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时,才会想到请律师,而律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预测会遇到什么样的当事人,会咨询什么样法律问题,相信绝大多数青年律师都有过被当事人白嫖的经历。有时遇到当事人找上门,要求律师解决问题时,律师才会发现当事人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甚至给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遇到刑事辩护案件或是重大刑事案件,如果青年律师只有民事案件处理经验,就很难承接刑事案件代理业务,因此只能将刑事案件给其他律师处理,这时当事人就无法对青年律师产生信任感。

另一种情况就是青年律师社交媒体宣传不到位,也没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当事人在网络上检索律师相关信息时,根本查询不到什么信息,这时当事人也无法对青年律师产生信任感。因此律师打造个人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要嫌麻烦,必须要做,如果实在没时间做个人品牌宣传,可以委托网络推广外包公司来做。

青年律师人脉圈子较小

青年律师刚刚步入社会后,除了少数拥有非常优越家庭背景的律师外,大多数都从社会的基层开始奋斗。哪怕是进入知名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在事务所里也是新手,人脉圈子通常局限于原有的同学和身边的朋友等,由于人脉圈子小,在单位级别低,也没有话语权,很难分到优质案源去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