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弃做律师?这10个原因很现实

我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这些年,身边有很多同事参加法考选择了当律师,当然也有部分执业律师选择了转岗。放弃做律师的主要原因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推响总结出10个常见原因。
01. 案源拓展难
如今法律服务市场呈现一案难求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法律服务行业的快速变化等原因导致,客户对律师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提高,新兴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客户获取方式。对于一些不擅长自我推销或者缺乏人脉资源的律师来说,案源拓展会变得更加困难。
02. 收入不稳定
律师行业存在“二八定律”,即少数头部律师占据了大部分的优质案源和收入,而大部分律师收入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律师的收入与案源紧密相关,案源多时收入可能比较可观,当案源少时,收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或者没有稳定客户基础的律师来说,经济压力还是较大的。
03. 工作压力大
干律师这行,超负荷工作是家常便饭,关键是没有人能理解!案子办不好,担心客户找麻烦或者投诉;案子办得好,又担心收不到钱。平时律师工作非常繁忙,每天不仅要处理大量的文件资料,还要进行调查取证、和当事人及公检法等机关沟通协调等。加班加点是常态,很多律师甚至没有正常的休息日,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04. 心理压力大
律师经常要面对各种复杂、棘手的案件和法律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且案件的结果往往关系到当事人的重大利益,律师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05. 竞争太激烈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75.4万个,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99.7万人。律师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加之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不少法律从业者都表示近两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甚至有50%的律师目前都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06. 案件收费低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律师可能会降低收费标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收费水平下降,影响律师的收入和行业发展。
07. 正义败给现实
法律是公正的,但结果却未必。法律的初衷通常是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并保护个人和集体的权益。然而,实际执行中,有时候这些法律的结果却与初衷截然相反,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和不公平的现象。再严谨的法律,都有其无法概全之处,有时程序越公正,越有空子可钻。
08. 公众的误解
部分公众对律师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认为律师就是为了赚钱,甚至将律师与“讼棍”划等号,对律师的工作缺乏理解和尊重。这种不良的公众认知会给律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困扰,影响律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09. 知识更新快
近年来,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领域,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制度、行业自治规则等大量文件不断涌现,并且更新速度极快,据统计,仅法律法规的更新周期便从过去的8-10年缩短至3-5年,甚至更短。
10. 生活作息不规律
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塞利格曼引用调查数据说“52%的执业律师对生活不满意”。很多律师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加班、熬夜、出差都是常态,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那得跟着车票机票走。现实就是,工作明明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却一再逼迫我们不断让渡私人空间。最终大家无暇思考其他,又退回到只为了保住一份收入、不敢有过多怨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