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真的需要陪跑服务吗?
最近刷小红书总能刷到律师陪跑服务的笔记,什么“30天带你从小白变案源王”“资深大律一对一陪跑,业绩翻倍不是梦”,标题一个比一个唬人,律师真的需要陪跑服务吗?
先说陪跑服务主打的卖点吧,无非是教你怎么找案源、怎么做线上引流、怎么包装个人IP,听起来像是给律师定制的“成功捷径”,我身边就有一位年轻律师试过,花了39800进了所谓的“高端陪跑营”,每天跟着打卡学话术、做短视频脚本,结果三个月过去,除了手机里多了一堆没流量的视频和永远加不上的潜在客户微信,业绩依然没什么起色,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法律服务不是卖奶茶,标准化流程套上去就能轻松赚钱的。每个律师的专业方向、所在城市的市场环境、甚至每个律师的性格都不一样,人家模板里的“爆款文案”,到你这儿可能连本地客户的痛点都摸不准。
再说透一点,很多陪跑机构赚的就是“信息差快钱”,你以为他们独家传授的“案源开拓100招”有多神秘?其实就是把法律论坛里的经验贴、知乎上的干货文章、甚至利用AI工具整理了一些内容攒吧攒吧,包装成“内部资料”。就拿前阵子有个陪跑课讲“如何通过法律咨询平台获客”,结果内容跟某平台官方免费培训视频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个老师来讲,价格翻了20倍。还有教“客户谈判技巧”的,翻开他们发的教材,发现里面80%的内容都是《影响力》《SPIN销售法》这些经典书里的老知识点,在内卷严重的法律行业根本不适用。说白了,就是把大家本来能花点时间自学的东西,搞成“付费速成班”,收割的就是律师的焦虑。
当然不是说所有陪跑服务都没用,刚入行的新人律师如果能遇到真正懂行业、肯分享实战经验的前辈带一带,肯定是有帮助的,但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陪跑服务,更像是互联网营销公司搞出来的“知识付费产品”,他们懂流量胜过懂法律,擅长制造焦虑却给不了真正的落地方法,你按照他们指点的方法和思路,最终发现自己的案源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然后大呼上当。律师这行,核心竞争力还是专业度和口碑,你花时间研究透一个复杂案件,帮客户实实在在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要比拍100条“律师干货”视频更有用;你用心维护好一个老客户,他介绍的案源可能比你在引流课上学的套路更精准。
最后想说,如果你是刚入行青年律师,与其花冤枉钱购买陪跑服务,不如多去法院旁听、多跟资深律师开庭、多研究裁判文书;如果你想开拓案源,不如踏踏实实做几个精品案例、写几篇有深度的专业文章、参加几场真正能认识人的行业活动。法律服务是个需要时间积累的慢行业,那些号称“快速变现”的陪跑服务,听听就得了,真要在这行站稳,还得靠自己练内功。你说呢?